学院简介:经济与管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、旅游管理系、财会金融系、市场营销系、工程管理系、管理科学与工程系、物流管理与工程系7个系和数智管理与应用、智慧旅游2个实验实训中心。目前,学院拥有工商管理学、管理科学与工程、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,设有跨境电子商务、供应链管理、计算金融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、数字经济等15个本科专业。工商管理学为学校高水平建设学科,旅游管理专业为山东省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,数字经济为学校重点布局建设的硕士学位授权点。学院建有数字金融与金融科技、数字商务与智慧供应链和数字文旅3个学科研究团队,获批山东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1个和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人才团队1个,拥有烟台市社科普及教育、贝博bell登陆入口文旅科普教育2个市级研究基地,建有省级科研平台和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研究、“智慧+大数据”管理与应用跨学科创新、徐福文化传承研究3个校级科研平台。
一、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先行
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秉承“党建引领、立德树人,校企一体、协同育人”的办学理念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牢记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,引导学生把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。学院通过讲好思政“大课”、开好思政“新课”、用好“第二课堂”进一步深化思政工作改革创新,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、诚信、友善、敬业等价值元素,构建丰富的思政教学案例库,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,正向引导学生的人生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。
学院通过进一步整合领导干部、教师、辅导员三方育人要素,搭建“领导干部进宿舍、主题班会、党员服务站、红色基地教育、社会实践活动”等教育平台,确立“对接式导师制”,结合各工作岗位职责,构建学院全员协同的“三全育人”运行机制,将“三全育人”融入教育教学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,夯实“三全育人”实效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。

(图1:先进基层党组织)

(图2:党员教育基地)

(图3:党员服务站)

(图4:红色基地教育)

(图5:课程思政教学设计)
二、产教融合,深化教学改革
学院为进一步深化“校企一体,协同育人”模式,积极同南山控股集团相关企业,及国内科技领军、链主、瞪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“三元制”(三元主体、三元角色、三元素质)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,实现校企“产、学、研、用”协同发展,全方位增强校企合作,促进校企产多方共赢。
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共建南山文旅产业学院、智慧供应链管理产业学院、南山智慧营销产业学院、南山大数据财金产业学院4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,参与全国现代旅游饭店业、山东省精品旅游、山东省现代金融、山东省数字媒体行业、全国智慧物流、济南市科创金融和葡萄酒产业7个产教融合共同体,拓宽与高水平院校、高层次科研院所的协作渠道,建设校外实验实训基地85个,为学科发展、专业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学院将进一步打造校企合作平台,携手众多优秀企业和校友,通过开展系列产教融合活动,缩短毕业生步入社会的不适应期,为学生高质量就业赋能。

(图6:南山文旅产业学院成立)

(图7:旅游管理“三元制”班教学实习)

(图8:物流管理专业“三元制”班成立)
三、竞赛驱动,提升教学质量
学院打造“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,以赛促创,以赛促建”的“能力导向,竞赛驱动”的特色培养路径,将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竞赛融入专业课程教学,形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、以实验实训课程为载体、以专业社团为依托、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为检验的特色培养体系,推动课程教学改革,形成赛、教、研、学互相促进的局面。通过实践训练、校内外各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和实践能力。
近几年,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、省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,年均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75项,创新创业类竞赛奖励80余项,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。

(图9:全国高等院校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)

(图10: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)

(图11: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)

(图12:“学创杯”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)
四、“五育并举”,促进全面发展
学院不断健全“五育并举”人才培养体系。坚持“以德树人”,将德育融入教学、科研、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,构建理论课堂、实践课堂、网络课堂深度融合的德育课程体系;坚持“以智启人”,学院鼓励学生申报科研资助项目,独立开展科研工作,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,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,举办竞赛和论坛等活动,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;坚持“以体育人”,强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,成立院级篮球队、足球队和体育队,积极参加省市校各类体育活动;坚持“以美化人”,成立院级歌唱团、舞蹈团街舞队等艺术团体,组织各级各类晚会和音乐节,培养学生艺术爱好;坚持“以劳塑人”,开设劳动教育课程,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周和志愿服务活动。
学生综合素质有显著提升,近三年,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、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、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等省级以上竞赛奖励825项,发表论文235篇、获得授权专利18项,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、CUBA中国男子大学生职业联赛、山东省青少年足球联赛(大学组)、山东省大学生第七届艺术展演、山东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器乐专项展示活动等奖励21项。

(图13:学生竞赛获奖证书)

(图14:学生文体获奖证书)

(图15:学院组织各种活动)
五、固本培元,提高科研能力
砥砺奋进,勇毅前行,学院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。近些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,参加“111”计划2项,承担省部级科研、教改项目38项,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,获国家一级学会教学成果奖24项省级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等教学大赛获奖27项,发表SCI、SSCI、南大核心、EI、CSCD、北大核心等高水平论文36篇(其中SSCI/SCI一区论文6篇),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,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、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项目、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标志性教学成果11项。
学院通过推动科研创新与教育教学紧密融合,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,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学,学院独特的办学特色,以及不断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良好评价。

(图16: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证书)
(图17:教材、论文部分成果)

(图18: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题证书)

(图19:山东省“超星杯”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证书)